当今世界已联为一体,这是人类进步的突出表现。然而,在很长的历史时段,东方、西方,此疆彼界,往来较少。
13世纪出现的蒙古铁骑,纵横驰骋,建立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,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,横亘在东西方之间的壁垒正逐渐瓦解。
尤其是,一位名叫马可·波罗的的意大利人和一本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,向中世纪后期相对落后的西方,展现了神奇的东方文明。
(资料图)
世界酝酿着巨变。人类新时代的开启,不再是渺茫的梦想。
第七十四集 马可·波罗与中国
蒙古人通过扩大军事管理范围,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力量,忽必烈开始在中华文明的基础上建立了元朝。13世纪末忽必烈统治下的中国,政治稳定、军事强大、商业繁荣、科学技术发达,使当时的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地方。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收藏了很多元朝的珍贵文物。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前,中国人已经会制造丝绸、瓷器、罗盘和火药,元朝人发明了第一门火炮。现存最古老的金属枪管火铳,出土于中国黑龙江,保存于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。
于宝东 内蒙古博物院 副院长
于宝东:火铳是元代发明,这点是确定无疑的。至于谁发明,历史上没有文献明确的记载,我们一般认为,它是在宋人的土火枪的基础上一步步改进过来的。至于火铳的使用方法其实很简单,它和现代的一种火枪使用方法一样。我们看到火铳这里有一个小孔,这个小孔一般都是用纸捻子或者里面有药,然后把这个纸捻子放好以后,把火药填充到这里面。
火铳,是第一种一个人就能远距离杀死很多敌人的武器。这支金属火铳,可装填100颗铅质子弹。一旦点燃,能杀死很多人。事实上,正是蒙古人的西征,导致许多中国发明与先进技术传播到西方。而马可·波罗描述了更多发明和技术革新,正是这些,使13世纪时期的中国,成为当时世界上发达的国家之一。
此时在西半球西方文明的中心,是现在的意大利北部。虽然意大利作为一个国家,在当时还不存在,但是佛罗伦萨、威尼斯、比萨和热那亚等城市,因为地中海周围的贸易,而已经非常繁荣。这些城市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,就像一个个国家一样。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是一位作家、历史研究者,他对威尼斯的历史和马可·波罗深有研究。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 意大利威尼斯 作家 历史研究者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:当时在西半球,没有人知道中国及其文明。只有一个人,他是威尼斯人,叫马可·波罗,当时被囚禁在热那亚监狱。当时威尼斯和热那业之间局势紧张,在1298年,热那亚人进攻威尼斯,并取得全面胜利,威尼斯人成为了囚犯和人质。在监狱里,狱友们让他讲讲他的旅行见闻。
马可·波罗:忽必烈大汗,真的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,因为他能通过这种工序造钱。他把桑树皮剥开,随后再把它放入石臼中捣碎,直到变成纸浆,然后就可以做成纸张了,但是颜色有点暗。然后在纸上盖上大汗的印章,这样就能当作钱去买东西了。
狱卒:热那亚人不会因为这种纸币而释放你的,这里只流通纯金。
马可·波罗:不用担心,我的家人会用黄金赎回我的。
虽然被其他犯人嘲笑,但是马可·波罗所说的纸币是真实存在的。中国人创造了一种纸币,可以同白银交换,也可以购买同等价值货物的金融系统。
刘晓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
刘晓:中国是世界上发行纸币最早的国家,其中北宋初年发行的交子,作为中国最早出现的纸币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。元朝建立后,1260年,也就是中统元年,开始发行一种全新的纸币,也就是中统元宝交钞,简称中统钞。这种纸币是以桑皮纸制成,面额分十等,以白银为本。当时规定,每白银一两,可以兑换二贯文省的中统钞。南宋灭亡后,这种纸币开始推向全国。
最开始,货币都是珍贵的金属做成的。纸币被视为欠别人钱的意思,承诺偿还写在纸上的等值的黄金或白银。然后,纸币又代表着一种信用货币,意思是政府会返还和纸币等值的金钱。马可·波罗时期,意大利人用的是金制的弗罗林,一种在佛罗伦萨发行的金币。因为很多佛罗伦萨银行在欧洲都有分行,弗罗林很快就成为了西欧地区主要的贸易货币。在欧洲,瑞典是发行纸币最早的国家,时间在1661年,比中国纸币的出现晚了六百多年。
马可·波罗:在中国,有一种黑色的石头,是从山里挖出来的。这种黑石头燃烧起来,和木柴没有什么差别,但它的热度优于木柴。如果夜间燃烧,等到第二天早晨,石头的火也不会熄灭。在中国,人们一周至少洗一次澡,每个有地位或有财富的人家里,都有一个浴室供自己使用。木柴储量不够支撑这么大的耗费,而这些石头储量丰富,价格低廉。
狱友:你想让我们相信这些废话,我不相信你。你想愚弄我们,是骗人的,是骗人的,骗子。
狱友:我相信你的,我相信你的。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 作家、历史研究者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:相信马可·波罗的人是来自比萨城的鲁斯提契洛,没有他,马可和他的游记将永远不为人所知。当时鲁斯提契洛和马可·波罗被囚禁在同一个地方,他相信马可·波罗,并郑重承诺,他会写下马可·波罗的经历,并让它流传于后世。监狱竟然批准了他们的请求,还愿意提供必要的帮助。
就这样,热那亚监狱里的所有人,随着马可·波罗的回忆,开始了遥远的中国之旅。而鲁斯提契洛,则是这一口述历史的记录者和写作者,震撼世界的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以传奇的方式诞生了。
斯特凡尼娅·丝塔芙蒂 意大利汉学家
斯特凡尼娅·丝塔芙蒂:刚开始,知道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这本书的普通人不是很多。但是,当时的普通人对所有的书籍,也不是很了解。然而,马可·波罗成为了口头遗产的一部分,被作为口头故事流传下来了,而且成为了一种娱乐节目。讲故事的人,都愿意在市场乡村聚会的时候,讲述他的故事。当然,这些人在讲述的时候,会添加、夸张、改变或创新书的内容,和原始内容相差甚远,告诉人们这本书叫《百万君》。当然,这里的百万并不是指数字百万,而是指书里的故事被夸大了。
马可·波罗于1254年出生于威尼斯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,他的童年很少有父母陪伴。马可·波罗六岁时(公元1260),他的父亲尼古拉、叔叔马菲奥决定离开威尼斯,去开发亚洲市场。马可·波罗由他的母亲养大,他被教育以后成为一位像他父亲那样的商人。当马可·波罗十五岁的时候,他的父亲带着巨大的财富和数不清的神奇故事回到了家乡威尼斯。可以想到,对于父亲和叔叔描述的东方,马可·波罗是何等向往。他要去东方,尽管路途无比艰险。他尤其想去中国,因为父亲告诉了他,关于中国的财富和其统治者大汗。
1271年,尼古拉和马菲奥决定,再次前往亚洲。这次,他们带上了马可·波罗。此时,马可·波罗十七岁,能讲四国语言,精通一位商人应该掌握的所有技能。13世纪出现的蒙古铁骑,曾令整个世界震惊。成吉思汗兴起后,随着蒙古政权的不断对外扩张,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开始出现。在东起太平洋、西至多瑙河的广袤土地上生活的众多民族,都成为其统治下的臣民。
1260年,蒙古第五代大汗忽必烈宣布即大汗位,并于1271年改蒙古国号为大元。忽必烈对中国的影响,不仅体现在他对疆土的征服,也体现在成功的执政。在他之前的许多统治者,疯狂地扩张疆土,对被征服者非常残忍。然而,在忽必烈统治初期,便采用了中原的政治和文化模式。忽必烈包容新臣民的宗教信仰,因为他的宽容,他和他的人民之间,建立了一条沟通的纽带。
李治安 中国元史协会 会长
李治安:忽必烈时代整个元朝,绝大多数时间是开放的。它对于多种文化采取包容,不搞太严苛的文化专制。
关于马可·波罗的游记,最古老的书是手写的。当时,西方还没有打印机。马尔恰那博物馆的图书馆,收藏着1300年左右鲁斯提契洛手写的关于马可·波罗旅行的书,名字叫《马可·波罗眼中的奇妙世界》。这本书是一位法国国王翻译的法文译本,还配有丰富的图解。
马可·波罗跟随他父亲和叔叔出发时,他们先去参见了教皇,因为大汗要求他们带100名传教士到中国。但是,由于蒙古人的名声,教皇不敢让他的人陷于危险,于是给了他们一封给忽必烈大汗的信件,并派了两位修道士和他们一起出发。当他们到达亚美尼亚时,才知道亚美尼亚已经被外侵者占领。同行的两位修道士对这种情况很害怕,他们决定不再往前,转而回去了。
尼古拉、马菲奥和马可·波罗没有被困难吓倒,继续前行。他们途经波斯各地,翻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帕米尔高原,进入今天新疆的南部地区。在经过喀什噶尔(喀什)、鸭儿看(叶尔羌)、忽炭(和田)等地后,开始穿越令人生畏的罗布泊沙漠。恶劣的环境使马可·波罗一行受到了最残酷的考验,气温日升夜降,极其反常。
风沙中,他们和其他商旅一样,产生了可怕的幻觉,以为沙漠是许多可怕的幽灵的住所。它们戏弄商旅,使他们产生幻觉,陷入毁灭的深渊。这些幽灵,有时在白天幻化成商旅同伴的样子,呼唤他们的名字,并尽力引导他们离开正道。还有些人在经过此地的时候,看见一支全副武装的军队迎面而来,这也是幽灵们变幻的。为了不被抢劫,这些人夺路而逃,却因此迷失了方向,最后悲惨地饿死。
1275年,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后,马可·波罗一行终于到达元朝的上都。2012年,今内蒙古正蓝旗境内的元上都遗址,作为元朝保存最好的、也是最早的首都城市,因其独特的城市结构,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
魏坚 中国人民大学 教授
魏坚: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,是元上都宫城的南门的门道,就这个是御天门。御天门正对的向南过去,就是正对的这个御街所对的位置,是明德门。这是元上都的一个中轴线,从明德门进来进御天门,从御天门进来到大安阁。当年,公元1275年,马可·波罗和他父亲和叔叔来到元上都的时候,恐怕就是从明德门进入,然后经过皇城,到了宫城的门前,御天门下。从御天门进来,然后可以到这个大殿里,就是大安阁里,可以觐见忽必烈。所以马可·波罗就说,内有大理石宫殿甚美,宫室内皆涂金,绘有种种鸟兽花木,工巧之极,技术之佳,足以娱人心目。有很多关于大安阁的描写,就写了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。
城里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,所有的大厅和房间是镀金,并绘有各种鸟、兽、花卉和植物。宫殿四周都是墙壁,墙内有喷泉、水渠、河流和草,有野生动物,但不是野兽。马可·波罗在元上都得到了忽必烈大汗的接见,并获得信任,他们因此受到了朝臣们的敬重。忽必烈派他去全国各地执行任务,甚至担任重要的官职,这些故事后来他都向鲁斯提契洛口述了。
他最先去的就是汗八里,也就是现在的北京。我们现在仍能从紫禁城的卫星图中,找到忽必烈当时建造的建筑。1272年,在立国号为大元一年后,忽必烈大汗宣布汗八里为首都,命名为大都,成为与上都并列的元代两大都城。在汗八里期间,马可·波罗见到了很多他从未见过的东西,最吸引他眼球的是商品的多样化和城市的设计。所有的房子都是四方形的,排列整齐,就像一个棋盘一样,任何词汇都表达不了它的壮观。
阿尔贝托·白达尼 意大利驻华使馆 大使
阿尔贝托·白达尼:毕竟,马可·波罗是历史上的一位先驱者。他不仅为同时期的人带来了关于新地方的信息和新的经历,而且还发现了一个富有哲理和文明的新世界。所以,现在到中国的意大利人,会感觉自己是小马可·波罗。
马可波罗:这座城市的一切,都是在其他地方很难看到的。和印度很像,这里有珍贵的石头、珍珠、各种药品和香料等。这里的商品数量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都多,每天都有超过上千匹马驼着货物,如丝绸、金器、各种手工艺品。
刘晓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
刘晓:最近的研究表明,马可·波罗极有可能是大汗忽必烈身边的一位色目商人。这样的色目商人,在元朝有一种特定的称谓,叫斡脱。作为大汗忽必烈身边的斡脱,马可·波罗会经常出使各地,为大汗赚取经济利益,同时也担负大汗的一些特殊使命。
当马可·波罗离开大都去南方时,他经过永定河,看到了卢沟桥,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并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卢沟桥。此桥长300步,宽超过8步,即使10个骑马的人在桥上并肩而行,也不会感觉狭窄。这座桥有24个拱,由25个桥墩支撑着,建筑工艺非常高超。桥上还有雕刻石狮的美丽石柱,每根石柱之间都相隔1.5米,石柱之间有带有各种雕刻的大理石栏杆。
张帆 北京大学 教授
张帆:因为他是个商人,曾经生活在威尼斯,威尼斯是个水城,桥很多。他到中国来呢,对于桥很关心,卢沟桥是他比较详细地描写的一座桥。那么在别的城市,他经常写到这个城市有多少座桥。而且有的数字都写多了,就是有点夸张,他可能记错了。
那么马可·波罗是怎么获得这些信息的呢?
刘晓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
刘晓:马可·波罗不懂汉语,这的确是事实。不过从他的游记来看,马可·波罗应该通晓蒙古语、波斯语、突厥语乃至阿拉伯语。要知道在当时的蒙古上层社会,汉语并不是通用语言。许多蒙古人、色目人到中国内地做官时,也往往要通过翻译这一媒介,与汉人进行交流,所以这些对马可·波罗来说不是问题。
下一个地点是杭州。当时,去南方最快的方法是走大运河。灭亡南宋后,为了进一步加强南北地区联系,元朝在以前运河的基础上,陆续开凿了济州河、会通河、通惠河,使从杭州到大都的运河航道全线贯通。全程走过大运河的人很多,马可·波罗却是第一个走完全程的外国人。他称,河中的水宽而深,就像大河一样,它起到很好的联结作用,满载货物的大船可以从瓜洲一直航行到汗八里城。
马可·波罗沿着大运河多次游览中国南方城市,对这些繁荣的城市和山水,发出了由衷赞叹。当他到达杭州时,眼前的景象让他无比惊喜。这座城的庄严和秀丽,的确是世界其他城市所无法比拟的。而且,城内处处景色秀丽,让人疑为人间天堂。城内有一片方圆30里的湖,湖周围矗立着丽的宫殿阁楼,有着你从未见过的独特的结构。城内还有十个大广场或市场,每天大概容纳四、五万人到这里来。大街位于广场前面,街面宽四十步,从城的一端笔直地延伸到另一端。
马可·波罗所说的广场前面的大街,实际上就是南宋杭州的御街。2008年3月,杭州市文物考古所进驻中山中路,寻找南宋御街的踪迹。经过了近二十天的挖掘,在中山中路112号附近,地下2.2米处,两条尘封了数百年之久的南宋御街重见天日。
王征宇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任
王征宇:当年马可·波罗来的时候,他所看到的这段御街,当时他称之大街,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现在发现的这个,主要由石板砌筑的这部分御街遗迹。通过我们的发掘工作,我们发现,这段御街遗迹和马可·波罗所记载的大街,它有几个相似的地方。第一是它的整个建筑所使用的材料,他讲到是由石头和砖块来砌筑的。那么我们的发现确实,整个御街的主体部分,它是由石板砌筑的,两侧包边是由石头和砖块混合砌筑的,这么一部分,所以这一点是相同的。
在发掘中,他们发现了一块完整的石头,但是根据马可·波罗的描述,它是一块板石。除此之外,还有更多的证据。
王征宇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主任
王征宇:整个御街遗迹它的宽度,大概有将近十二米,两边是排水沟,这点也是和马可·波罗所看到的是一致的。还有因为江南地带雨天比较多,排水需要特别考虑,它的两侧正好有排水沟,两侧的排水沟这个水,最终是汇入到中河里去的。这个和当年马可·波罗看到的,也是一致的。
马可·波罗在中国呆了十七年,他的足迹遍布全国,北至蒙古,南至缅甸,西至西藏。马可·波罗的游记,向欧洲人展现了亚洲的地理、人民、资源。虽然当时的欧洲人已经熟知很多来自亚洲的产品,但是,马可·波罗是第一位能说出这些产品具体来自哪里,并能详细描述,以及在什么样的文化下产生的这些产品。
由于常年在外,马可·波罗一行思乡心切,多次向忽必烈提出返乡要求,但没有获得批准,他们只好等待。1291年,机会终于到来。忽必烈的侄孙、统治波斯地区的伊利汗国君主阿鲁浑汗,在王妃卜鲁罕去世后,派遣三位使臣到元朝,请求迎娶一位与卜鲁罕同族的姑娘。忽必烈在卜鲁罕的同族中挑选了一位名叫阔阔真的姑娘,并要派遣使者把她带到波斯。马可·波罗一行人马上意识到,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。他们向忽必烈提出,因为熟悉路径,他们愿意护送阔阔真。这一次,忽必烈答应了他们的请求。
马可·波罗一行开始了返乡之旅,他们从泉州港,马可·波罗称之为刺桐城,扬帆出海。在他的书中,马可·波罗也提到了刺桐城元朝时期的灯塔——万寿塔。1293年,抵达伊利汗国霍尔木兹港。1295年,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威尼斯。他们已经离开了二十多年,马可·波罗这时候已经四十一岁了。他们回来的消息很快传开了,两天后,马可·波罗一家穿戴华丽的服装,在家中设宴款待他的亲友。他们拿出回来时所穿的破旧蒙古袍,用刀子划开,所有的宾客都惊呆了。大量的翡翠、红宝石、石榴石和钻石,像变戏法一样纷纷落下,堆满了桌子。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 意大利威尼斯 作家 历史研究者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:记录马可·波罗回国故事的人是他的第一个编辑,乔凡尼马蒂斯塔·拉姆西奥。1559年,在拉姆西奥写作的《航行和旅游》中,把马可·波罗回国的事情作为一个故事讲给他的家人和后代。拉姆西奥说,热那亚监狱里的人看到马可·波罗后,没有一个人把他当做战俘看待,而是看作一位受人尊敬的绅士。1299年五月,威尼斯和热那亚达成了和平协议,马可·波罗和鲁斯提契洛被释放回家了。几个月后,这本书在意大利到处都可以买到。很快,这本书就被翻译成其他欧洲语言的版本。
当马可·波罗从监狱回到威尼斯时,他和他的书都出名了,他不得不向威尼斯人不断地讲述着他的传奇经历。但是,很多人对他是否去过中国产生了怀疑,他们认为他撒了个弥天大谎。一些人甚至嫉妒他,并指责他撒谎。当时,没有人能证实他的故事,前往中国的路程太遥远,也很危险。星移斗转,现在人们能亲自到中国来看看了。同时很多中国人也前往意大利,喜欢到马可·波罗生活过的城市威尼斯游览。人们能自己去判断,马可·波罗书中提到的关于中国的部分,哪些是真的,哪些是假的。
马可·波罗去世后,人们对他的评价更差。当人们想讽刺某些人吹牛时,就会用他的名字来形容。拉姆西奥,马可·波罗的第一位传记作者这样写道,在威尼斯的嘉年华盛会上,有一个扮作小丑模样的演员,他自称马可百万,总是对任何事物都夸大其辞。在马可·波罗去世两个世纪以后,当打印版的图书出现后,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更是在欧洲得到了广泛传播,但人们对他的评价并没有好转。那时候,书名更是被改为了《百万君》。此时的欧洲人,仍然记得成吉思汗的铁骑是如何疯狂地横扫世界,他们很难理解他的后代与臣民能创造出那么高度的文明,建造出那么伟大的城市,并且和衰落的威尼斯相比,商业是如此繁荣。
李治安 中国元史协会 会长
李治安:它的信息量超过了所有的,就是在中世纪,在15世纪以前,传教士进入中国以前所有的游记。所以它对西方的震撼力是非常大的,尤其是对于在中世纪比较落后、比较黑暗落后时期的,那个时候的欧洲人来说,震撼是比较大的。因为他们从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里头,也跟马可·波罗感同身受一样,朦朦胧胧地看到了东方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,另一个文明的天地。
在马可·波罗去世之前,他仍然念念不忘他的中国经历。老年时期,他有时会穿上蒙古衣服,以回忆他在中国的日子,行走的大汗宫殿或者杭州繁华的街道。马可·波罗结过一次婚,有三个女儿,他临终前留下的遗嘱是唯一能证明他存在的文献,收藏在马尔恰那博物馆的图书馆里。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 意大利威尼斯 作家 历史研究者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:当他感觉身体日渐衰弱的时候,马可·波罗在1323年一月九日起草了他的遗书,并在遗嘱上按下了手印。现在,这是唯一能证明马可·波罗存在过的原始文件。遗嘱上说,他的财产分别留给他的妻子和三个女儿。从他的蒙古仆人彼得罗那里,我们得知了有关他的旅行的事情。一年之后,马可·波罗去年了。临终前,还有很多朋友劝他,如果想去天堂,必须删掉那些笔记中描写的不可思议的事情。可他自豪地说,我所写的还不及真正所见所闻的一半呢。
没有人怀疑马可·波罗的遗嘱,但是,即使是现在,还是有人对他的游记持怀疑态度。1995年,大英图书馆中国馆的馆长吴芳思出版了一本叫《马可·波罗是否到过中国》的书。她认为马可·波罗书中提到的关于他去中国的游记,是抄袭其他旅行家的记录。她的书在历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。例如,马可·波罗写道,他参加了襄樊之战,帮助蒙古军队制作了抛石机,正是利用抛石机打败了南宋守军。但是襄樊之战结束于1273年二月,根据记录,马可·波罗一行人在襄樊之战结束一段时间后,才到达中国。
刘晓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研究员
刘晓:至于马可·波罗在他的游记里提到的襄樊之战中的抛石机,则属马可·波罗的杜撰。因为襄樊之战爆发时,马可·波罗还没有来到中国。而且史书也明确记载,抛石机是由西域人亦思马因、阿拉瓦丁等人制造的,与马可·波罗本人无关。这无疑表明,马可·波罗在他的游记中,也有不少自我吹嘘的成分。
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中有很多失实的内容,然而马可·波罗对卢沟桥等很多地方的描写又是非常准确的。马可·波罗是否来过中国,在西方似乎成为一个永远争论的话题。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 意大利威尼斯 作家 历史研究者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:根据我们现在所知,马可·波罗对于中国的记载中,对于物质生活和经济状况的记录,比对政治情况及对社会文化现象的描述要准确得多。这可以被解释为,如他的蒙古统治者一样,他并没有真正融入汉族社会,或者是他根本就没有见到他所说的事情,只是从别人那里听说过而已。我们还得考虑,鲁斯提契洛的第一版手稿已经找不到了。古本的《百万君》就像这一本,都是手抄本,这本是用拉丁语写成的,现存于圣马尔恰那博物馆的图书馆里。抄写的人会出现一些错误,或做些改变和评价。
马可·波罗回到威尼斯的几百年后,14世纪末,欧洲地图绘制者才重新开始使用马可·波罗的书以获取信息。著名的亚伯拉罕·克列斯克家族为法国国王制作了一张地图,在这张加泰罗尼亚地图上,标明了马可·波罗提到的一些地方。由于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冲突,连接欧亚的陆地丝绸之路中断了。
斯特凡尼娅·丝塔芙蒂 意大利汉学家
斯特凡尼娅·丝塔芙蒂:当时,人们对中国的兴趣日渐增长。与此同时,葡萄牙人在15世纪发现了新大陆,14和15世纪人们对未知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兴趣。所有描述其他世界的书籍,如马可·波罗的书籍,吸引了一批新的读者。这批读者带着新的以及更多科学眼光看这类书,不再认为这些书是编造的传奇,而是对新世界真实的描述。
为了商业贸易能够得到继续,欧洲人开始探索海上路线。在这期间,有一个人对马可·波罗的传奇经历深信不疑,他就是哥伦布。他从西班牙出发航行时,他带了两本书,一本是《圣经》,另一本就是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。西班牙塞维利亚图书馆有哥伦布手抄的马可·波罗的书,并在上面做了笔记。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时,他坚持认为自己找到了中国,因为他希望找到马可·波罗书中提到的钱财。
现在,人们每天都能往返于欧洲和中国。威尼斯没有马可·波罗的雕像,因为威尼斯人不想美化一个人。作为一座自治城市,威尼斯的成功是靠所有商人的勤劳工作,而不是某一个人。但马可·波罗对于威尼斯又极为特殊,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人物,威尼斯人把他们的机场命名为马可·波罗机场。
阿尔贝托·白达尼 意大利驻华使馆 大使
阿尔贝托·白达尼:威尼斯很自豪马可·波罗是在这里诞生的,把威尼斯机场命名为马可·波罗机场的意义不止于此,还意味着威尼斯机场是人们走向未知世界的地方。每次我们离开威尼斯,即使我们知道我们要去哪里,但是我们期待发现新的世界和新的事物。马可·波罗当时到达中国时,也怀有同样的心情。
最古老的马可·波罗肖像藏在罗马主教巴迪亚的美术馆,这张肖像创作于16世纪早期,是一位艺术家创作的,他也没有见过马可·波罗本人。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 意大利威尼斯 作家 历史研究者
阿尔贝托·托索·费:现在没有真的马可·波罗的画像,我们所知道的马可·波罗的画像,是在他去世两世纪后创作的,是艺术家根据想象绘制的,不能算是马可·波罗的真实肖像。同样的问题,在他的陵墓上也出现了。根据他的遗嘱,我们一般推测他被埋在圣洛伦佐教堂。我们在教堂里和周围寻找他的陵墓,至今一无所获,只能推测他的陵墓已经随着历史消失了。
所以时至今日,我们还是不知道马可·波罗是何样貌,也不知道他被埋葬在哪里,只有他的书留下来了。尽管仍有人怀疑马可·波罗是否到过中国,然而绝大多数学者认为,纠缠于马可·波罗是否到过中国没有太大意义,重要的是,马可·波罗所处的那个时代,那个由蒙古人建立的王朝,对中国乃至对世界跨入现代之门产生的极其深远的的影响。
马可·波罗的书写于七百年前,但他的精神仍然冲击着人们的心灵,激发人们不断进行新的探索,让越来越多的人在努力促进东西方之间的交流与合作,共同创造一个和谐世界。马可·波罗,不仅仅是中意两国经济文化交流与人民友好的使者,他更属于全世界,属于全人类。
标签: 阿尔贝托
仓储物流“成渝圈”如何乘势而上? 12月3日,连接昆明和万象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,被惠及的显...
两件西周青铜簋时隔三千年成功配对 考古工作者介绍,这个铜簋的盖、身分别时隔40余年出土,纹饰...
“医保砍价”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晁星 “我眼泪都快掉下来了”“每一个小群体都不该被放弃”…...
“购物成瘾”真的是一种病 刘艳 牛雅娟 本周日即将迎来“双十二”促销季,很多人又开始摩拳...
因迷恋山间风景,一男子在甘孜州稻城县海拔4000多米的无人区迷失方向,随后与同伴失联。12月的稻城...
嫌疑人DNA信息比中后,成都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处DNA实验室民警白小刚一下坐在凳子上,恍惚迟疑间...
一批反映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新书发布 新华社南京12月7日电(记者邱冰清、蒋芳)“以史为鉴,开创未来...
我在现场·照片背后的故事|电影《亲爱的》里面没有的结局,在我眼前“上映” 12月6日,在深圳市...
冥想?泡脚?不如听听助眠音乐 晚上睡不着,白天睡不醒,成为最贴合都市人群的“睡眠画像”。随...
养老话题 老年教育面临缺口 “终身教育”潜力无限 【现实挑战】“新老年”群体愿意在培养兴...
孙海洋被拐14年儿子如何找到的? 警方侦办另一宗拐骗儿童案时发现线索,通过人像比对、DNA确认找...
北京天文馆、圆明园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12月6日,北京天文馆发布通知称,12月8日起试行对未成...
今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再创新高 连续7年保持在1 3万亿斤以上 根据对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的抽样调...
斑块软的很危险 硬的就无碍? 血管里的“垃圾”分类 赶快学起来! 一项最新研究显示:中国...
诺西那生钠注射液大幅降价 聚焦医保谈判背后脊髓性肌萎缩症家庭 医保目录公布那天 好多家长都...
抖音“窗花剪剪”遭抄袭 被判获赔20万元 法院认为“窗花剪剪”的这种表达方式理应受到《著作权...
公安机关近日侦破3起拐卖儿童案件 失散十几年 3组家庭终于团圆了 北京青年报记者12月6日从公...
2021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 本报讯(记者 路艳霞)作为年度“汉语盘点”活动最具网络特色的组成部...
北京天文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 本报讯(记者 牛伟坤)北京天文馆对票价免费及优惠政策作出调整:1...
2021北京百个网红打卡地发布 本报讯(记者 李洋)2021北京网红打卡地推荐榜单昨晚正式发布。自然...